当前位置:首页>研究成果>浏览文章

中国为什么还要继续扩大消费
赵萍 2016年12月05日

一、 消费增长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

1. 消费总量增速较快,消费贡献跃居首位

长期以来,我国消费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最高增速达到33. 5%,最低增速也达到了7.2%。但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与投资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呈现两升两降的双顶走势。消费贡献率最高的1981年高达93.4%,最低的1994年仅为30.2%,在改革开放的35年中,有一半年份的消费贡献率低于50%。随着“十二五”时期我国扩大内需战略逐步落实,加快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建立扩大长效机制,将进一步增强消费的高速增长势头,“三驾马车”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出现了较大变化,从2011年开始,我国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首次超过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2012年消费贡献率仍然一路领先,《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将初步形成。

2. 消费结构尚不合理,消费增长基础不稳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在人们的温饱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将进入以公共交通、廉价住房、邮电通信为主导产业的小康阶段;之后是以私人轿车、高级住宅为主导产业的富裕阶段;最后进入服务业为主导产业、消费品需求高级化、丰富化为特点的高度富裕阶段。世界银行根据不同人均收入水平(按购买力评价计算)划分的居民消费结构表明,居民消费结构变化遵循一般规律,即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食品、衣着类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下降,居住、医疗、教育、交通等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上升。特别恩格尔系数,即食品类消费支出占总消费的比重将呈现下降的趋势。2011年我国人均GDP就已经超过了5000美元,进入到中上收入国家的行列,但是我国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却高达36.3,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0.4,都徘徊在1001-4000美元发展阶段的水平。此外,我国居民服务消费的总体增长速度仍然较低,成为我国消费增长的主要瓶颈制约。2009年和201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同比增长速度分别是15.5%和18.3%,但是同期居民消费的同比增长速度分别仅为9. 5%和10%,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分别低6个百分点和8.3个百分点。在商品消费高增长的同时,居民总消费的增长速度却明显偏低,说明服务消费拖了消费增长的后腿。商品消费与服务消费结构不合理,商品消费中食品消费占比过高,都将直接影响我国消费增长的可持续性。

3. 过度消费问题突出,消费增长持续性差

超出自身购买能力的高档消费,不顾自身健康问题和环境资源耗费,消费的数量远远超过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无畏地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都是过度消费的典型代表。以奢侈品消费为例,炫耀是目前我国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主要动因。我国奢侈品消费者年龄低于其他国家。我国奢侈品消费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平均比欧洲奢侈品消费者年轻15岁,比美国的年轻25岁。月收入约10000元的消费者占总数的一半以上,他们的年龄在25到28岁之间。都市白领们节衣缩食、以甘当“房奴”、“车奴”为代价购买名车、豪宅等各种奢侈品,与其说是为了获得高品质的消费品,倒不如说是我了满足炫耀的心理,超出购买能力的过度消费问题非常严重。世界上奢侈品的平均消费支出水平仅占个人财富总量的4%,而我国的一些消费者用40%以上的消费支出用于奢侈消费的情况并不罕见。二十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以来,欧美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增长,采取了较多的鼓励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的政策,改变了此前消费者“先存钱再买东西”的观念,举债消费,寅吃卯粮蔚然成风,并形成了以消费支撑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欧美国家的消费增长不注重可持续问题,片面追求消费规模的扩大。欧美国家仅占世界人口的15%,却消费了世界56%的石油、60%以上的天然气和50%以上的重要矿产资源,过度消费已经对环境质量产生了严重的损害。中国拥有13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如果按照欧美的消费方式扩大我国的消费需求,我国的资源环境不能支撑,世界的资源环境也难以支撑。

二、 积极扩大消费仍是最紧迫的任务

1. 扩大消费是强化战略基点的关键

尽管近两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跃升到三驾马车的第一位,消费率也开始高于投资率,但是消费率的绝对数值仍然过低。2011年我国消费率仅为49.1%,不仅仍低于50%,而且已经超越了体制、文化、人口等影响因素的作用范围。在文化影响方面,与受到出口导向型和东亚文化双重影响的东亚经济体相比,我国的消费率远远低于日本的75%(2005年)、马来西亚的63%和韩国的70%。在经济体制影响方面,我国的消费率比转轨国家俄罗斯的67%、保加利亚的87%、匈牙利75%和波兰的79%低20~40个百分点。在人口影响方面,同为人口大国,印度的消费率在绝大多数年份也一直稳定在74%~81%的较高水平。因此,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成功,仍要积极扩大消费,使消费增速得以保持,甚至提升,才能巩固消费对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的地位,长期以来努力转型形成的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的发展格局才能得以保持。

2. 扩大消费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

过去十年的扩大消费政策历程表明,扩大消费政策对我国消费的平稳较快增长产生了显著的拉动作用,是我国消费增长速度逐步上升并保持在高位的重要支撑力量。2001-201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1年的4.3万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8.3万亿元,增长了3.3倍,年均增长15.5%。消费规模由两年跨一个万亿元台阶发展到一年跨三个万亿元台阶。城乡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水平也出现了快速上升,从2001年的3887元上升到2010年的9968元,10年间上升了1.7倍。2012年年初,受政策退出等因素的影响,家电消费增速出现了明显回落。但5月份出台了汽车家电的节能补贴政策,6月份家电消费增速立即企稳回升,进入上升通道,增速从5月的0.6%上升到9.5%。扩大消费政策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和保持消费较快增长的重要保障。消费平稳增长,才能促进以内需为主的中国经济能够继续沿着持续、健康的轨道前行。

3. 扩大消费是实现民生改善的捷径

过去十年的扩大消费政策效果表明,扩大消费政策的出台,能够尽快改善民生,直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以汽车、家电下乡政策为例,汽车家电下乡政策的大幅缩小城乡耐用消费品差距。政策运用财政补贴手段刺激消费增长,不仅带动即期消费的增长,促进远期消费向即期消费转化,还加快了农村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普及的速度,强有力地带动了全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缩小了城乡耐用消费品的消费差距。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推算,2000年年底城镇居民每百户洗衣机拥有量是农村的3.2倍,2010年这一比例下降到1.7倍;2000年年底城镇居民每百户电冰箱拥有量是农村的6.4倍,2010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1倍;2000年年底城镇居民每百户彩色电视机拥有量是农村的2.4倍,2010年这一比例下降到1.2倍;2000年年底城镇居民每百户照相机拥有量是农村的12.3倍,2010年这一比例下降到8.5倍。

4. 扩大消费是探索中国特色增长路径的重要手段

过度消费问题普遍,野蛮消费问题严重,不健康消费流行,严重制约了我国消费自身的可持续增长与环境资源对消费增长的支撑作用。中国不能重复工业化国家的发展模式,以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高污染来换取高速度的经济发展和高消费的生活方式,扩大消费不能狭隘地理解为扩大即期消费规模,更应放眼长远,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消费增长路径。我国扩大消费政策也应分两步走。在短期内,扩大消费政策不仅要重视消费规模增长,保持消费增长的势头不变,还应关注与安全消费相关的问题,实现放心消费,引导绿色消费,促进消费对消费者健康水平的提升;在长期,则更多应关注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适度消费、文明消费、健康消费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引导消费者对需要与条件、消耗与收益、直接结果与间接结果、现实作用与长远影响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理性考察,促进全社会有目的、有计划地、自觉地降低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努力以最小的消耗换取最大的效益,既考虑消费对自身眼前需要的满足,又要考虑对社会长远的影响,力求在总体上趋利避害。促进我国消费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消费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力。


文章点评
昵称: 0条评论
特别声明:发表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还可以输入200个字。
评论列表,总共:1条评论

贸促会研究院(www.ccpit-academy.org) 京ICP备17009116号